一次艱難而偉大的複興航程,95年前,從嘉興南湖那艘紅船起錨。
筚路藍縷,一程又一程——
“我們人民共和國的航船正在破浪前進,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
1年多前,在慶祝人民共和國65歲華誕的日子裡,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滿懷豪情地向世界宣告。
長風萬裡,破浪前進。
承載着5000多年燦爛文明和近現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曆史,承載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偉大複興的夢想,承載着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力量,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挺立時代潮頭,引領“中國号”巨輪,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彼岸前進……
一幅藍圖正在鋪展——
3年多來,以中國夢為統領,不斷完善治國理政頂層架構,黨中央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境界
習近平:“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曆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3年多前,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的宣示,讓全世界讀懂了中國共産黨人的使命擔當。
3年彈指一揮間。從确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到提出“中國夢”,從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中國經濟 發展新常态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蘊藏鮮明時代内涵的治國理政總體方略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曆史性飛躍奠定 了堅實基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的境界。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3年時間,1000多個日日夜夜,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運籌帷幄、總攬全局,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全方位推進,治國理政新成就舉世矚目,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寫下人類發展的新篇章。
一條主線貫穿始終——
3年多來,認識新常态、适應新常态、引領新常态,黨中央牢牢把握住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習近平:“風物長宜放眼量。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确,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
2014年7月8日,中南海。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實現我們确定的奮鬥目标,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開啟中國夢新航程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中國号”這艘航船行穩緻遠的主發動機。
“我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201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對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作出重要判斷。
從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态”,到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發展新常态”作出系統闡釋,再到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深入論述對經濟發展新常态“怎麼看”和“怎麼辦”,經濟宏觀調控思路進行重大創新,打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 把握經濟規律,認識不斷深化。
認識新常态、适應新常态、引領新常态,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一種動力強勁迸發——
3年多來,攻堅克難,蹄疾步穩,黨中央領航“中國号”向改革深水區挺進
習近平:“我們在改革開放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高高舉起”
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時,擺在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是一道嚴峻的改革考題——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縱覽過去3年多歲月,人們不難發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牢牢抓住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矢力推動,蹄疾步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涉及15大領域、33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的宏偉藍圖迅疾鋪展開來,令世界為之矚目。
一份情懷始終牽挂——
3年多來,以人民為中心,以共同富裕為指向,黨中央始終與人民心連心
習近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民者,國之根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産黨人的奮鬥目标,更是治國理政的應有之義。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衆掉隊;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的提出,是治國理政方略的與時俱進和人民幸福的新飛躍。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12年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以來,脫貧攻堅他“花的精力最多”。26次國内考察,15次涉及扶貧開發,7次把扶貧開發作為主要内容。
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3年來,“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斷被續寫發展的新篇章。“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寫下生動注腳,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中國夢的裡程碑上。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每當風雨來襲,黨中央與全體人民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一個核心更加堅強——
3年多來,全面從嚴治黨,确保航向正确,黨中央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打鐵還需自身硬。實現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奮鬥目标,關鍵是抓好黨的建設,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2013年7月11日,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細雨蒙蒙。
“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凝重深遠。
執政60餘載,中國共産黨領航中國,一往無前。
今天,世界第一大政黨領導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正努力破解世界最大的發展難題、走出一條人類曆史上從未走過的道路。與此同時,黨内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衆、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不管黨、不抓黨就有可能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結果不隻是黨的事業不能成功,還有亡黨亡國的危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聩。
正是站在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思想、組織、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項建設全面推進,打出一套治黨管黨“組合拳”,開辟了黨的建設新境界。
一種視野寬廣深邃——
3年多來,縱覽風雲,經略八方,黨中央積極統籌兩個大局,為實現中國夢赢得更大發展空間
習近平:“70多億人共同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應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同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是人群中的大塊頭,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塊頭要怎麼走、怎麼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加速演變的世界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手筆布局,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基本形成,“中國号”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寬廣深邃的曆史視野、統籌全局的戰略思維、主動進取的創新精神、勇于擔當的大國胸懷……3年多來,“中國号”領航者的新氣度、新風格,令全世界印象深刻。
3年多來,一個自信大氣、從容淡定、沉着平和的中國領航人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
3年多來,中國聲音廣被傾聽,中國倡議備受矚目,中國作用更被看重。
越來越有分量的“中國号”,同其他國家一起千帆競發,跨洋過海……
時光的年輪,跨進2016年的門檻。
這一年,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将聚首中國杭州,共商世界經濟巨輪的未來。
88公裡外,南湖紅船靜靜停泊……
這一年,人民共和國剛剛踏上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全面實施的航程,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曆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連接而成。
此時此刻,站在今天和明天的交彙點上,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從革命、建設到改革偉大實踐,從救國、興國到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是一個持續奮鬥的光輝旅程,更是一個尚待完成的偉大事業。
這是催人奮進的時代強音:
“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高高揚起中國航船的風帆,朝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彼岸,繼續破浪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