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考察中國人民大學,重點強調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07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每年五四前後,這個時間我是留給青年人的,到年輕人中間和青年學生相處,到學校看看。”425日上午,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總書記如約而至,這次他來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園。

在這所獨樹一幟的大學,總書記關注并強調了幾個重大問題,這些正是“大學之大”的生動鑒證。

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讓黨放心 不負人民

五年前,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之時,習近平總書記發來熱情洋溢的賀信,開篇就點明了這所學校的特别之處:“中國人民大學是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的最早前身,是1937年誕生的陝北公學。1949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103日,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

從抗日烽火中走來的中國人民大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4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校史展。他強調,一定要把這一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傳承好,守好黨的這塊重要陣地。

中國人民大學還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曆來重視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

十年前,2012619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調研時,就特地考察了該校的《資本論》教學研究中心。

今年再次來到人大校園,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不凡曆程,稱贊這所大學展現了“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

201454日,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此次考察的中國人民大學,正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生動寫照。

在考察中,總書記再次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别人後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标準和模式,而是要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大課程:“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

4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立德樓,觀摩了一場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同青年學生一起就座,認真傾聽并參與讨論。

去年9月剛剛啟用的立德樓,被稱為中國人民大學最年輕、最現代化的建築。主打開放式交流與沉浸式教學的“智慧課堂”,頗受人大學子歡迎。

當天在課堂上負責講解的王易教授告訴《時政新聞眼》,在這個課堂上,去中心化的空間布局調動了師生交流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你花心思在教學上,學生是能夠感受到的。”

“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在不同場合,總書記對思政課既表達重視,又傳授方法。

在人大校園的這個思政課堂上,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他希望人民大學為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提供更多“金課”。

2019318日,總書記曾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深化”的命題。

這次在人民大學,他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他鼓勵各地高校積極開展與中小學思政課共建,共同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大命題:回答時代之題 彰顯中國之理

中國人民大學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

425日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該館以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文獻館藏為主,有藏書410餘萬冊。

在這次考察中,總書記提出,把人民大學打造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目标,是基于總書記對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重視和熱切期待。

2016517日,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指出,曆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逢其時。總書記說,“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

随着形勢的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成為更為迫切的大命題。

在這次考察人民大學時,總書記指出,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的新問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

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他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大先生:“經師”和“人師”相統一

425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中國人民大學老教授、老專家和中青年骨幹教師代表,并同他們親切交談。他們當中有我國人口學開拓者與奠基者、今年百歲高齡的邬滄萍教授,中國新聞史學界泰鬥方漢奇教授,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陳先達教授等。

總書記希望中青年教師向老教授老專家學習,立志成為大先生,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上不斷創造新業績。

這并非總書記第一次談到“大先生”。201612月,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教師不能隻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去年4月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總書記再次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8年前考察北京大學時,總書記曾引用教育家梅贻琦說的一句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總書記還談了自己的體會——“這樣的大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

在今年這次考察中,總書記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大熔爐:勇當開路先鋒 争當事業闖将

當天,習近平總書記還來到世紀館北大廳同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代表座談。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高銘暄、經濟學院教授趙峰、新聞學院博士生周曉輝、哲學院本科生王海蓉先後發言。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對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培養優秀教師隊伍提出明确要求,并殷切寄語廣大青年。

201612月,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強調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就是說高校要成為鍛造優秀青年的大熔爐。”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總書記多次強調廣大青年要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要勇于砥砺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

2013年五四當天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提出五點要求,2014年五四當天在北京大學叮囑大學生“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到去年五四前夕對清華學子提出四點希望,總書記始終關心着廣大青年的成長。

這次在中國人民大學,他再次勉勵廣大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說,“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有決心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也期待現在的青年一代将來跑出更好的成績。”

新時代中國青年,加油!

(來源:央視網,20224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