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人機物融合群智計算:LLM vs. 分布式集群智能
報告人:郭斌
報告人簡介: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人
機物融合群智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工信部智能感知與計算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西北工業大學計算與藝術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2)和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7),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3中國智能計算創新人物”。主要從事智能物聯與普适計算、群體智能、移動群智感知等方面研究。在IEEE/ACM彙刊等國内外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人機物融合群智計算》《智能物聯網導論》等專著,且面向智慧城市、社會治理等國家重大需求開展領域應用和技術推廣。曾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陝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以及IEEE UIC’17、ISI’19、BIBM’20等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Machine Systems》、《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ACM IMWUT》等國際權威期刊編委。IEEE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理事、傑出會員、CCF西安分部主席。
題目二:智能影像基因組學與疾病診斷應用
報告人:張道強
報告人簡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院長,腦機智能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
室主任。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國際模式識别學會會士(IAPR Fellow),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和重點項目等資助。任IEEE Trans. Medical Imaging、Pattern Recognition、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Intelligent Medicine等期刊編委,以及《數據采集與處理》期刊副主編。擔任中國圖象圖形學會監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理事、中國圖學學會圖學大數據專委會副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常委、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信息與控制分會常委、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醫學圖像處理專委會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醫學圖像分析,腦機接口等,發表學術論文200 餘篇,被引2萬餘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指導博士生/博士後2次獲醫學影像領域重要國際會議MICCAI青年科學家獎。2014-2023 連續10年入選Elsevier 中國高被引學者榜。
題目三:智能針灸機器人關鍵技術及研究進展
報告人:何昭水
報告人簡介:廣東工業大學教授(二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中組部萬人計
劃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優青等;擔任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從事智能信息處理及在智慧醫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較好成果:如發現并證明了數學領域的重要逆矩陣求導公式,被國外新出版的矩陣論工具書《Matrix Cookbook》收錄;開發了基于盲分離技術的胎心電圖儀及其系統等。在IEEE Trans PAMI等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工作得到Vibbeg、Oja等國外院士為代表的同行權威專家高度評價:如代表着當前最高水平、補充和完善了整個概率聚類分析理論框架等;申請發明專利40多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優青基金等系列項目。
題目四:腦機接口編解碼方法及應用
報告人:金晶
報告人簡介: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智能計算中心主任,入選國家高
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院士(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擔任國際神經修複學會腦機交互與人工智能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神經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圖象圖形學會視覺認知與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擔任JNE, Neural Netw, JNM等10個SCI期刊的副主編或編委。主要研究腦機接口技術,主持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項課題,上海市重大專項共建單位項目等20餘個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在JNE, IEEE TNSRE, IEEE TBME等上發表論文180餘篇,獲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自動化學會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獲首屆中國腦機接口“華瑙獎”傑出青年獎等榮譽。研究成果入選華瑙—2024年度中國腦機接口十大進展。
時 間:2025年4月8日(周二)9:00-11:40
地 點:石牌校區南海樓338會議室
熱烈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太阳集团1088vip
2025年4月7日